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2.巴拿马农业部咖啡协会,巴拿马城 0816,巴拿马;3. 巴拿马大学, 巴拿马城 0824,巴拿马
DOI: https://doi.org/10.3974/geodp.2025.02.13
CSTR: https://cstr.escience.org.cn/CSTR:20146.14.2025.02.13
10月1日是国际咖啡日,也是巴拿马的国家咖啡日。巴拿马农业部国家咖啡协会于2024年巴拿马国家咖啡日举办一系列活动,共同庆祝这个节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领衔的优质地理产品生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巴拿马咖啡热带雨林案例合作项目在巴拿马国家咖啡日启动。参加咖啡日庆祝活动的有政府官员、咖啡种植农户、科研人员、学生和国际友人。咖啡日活动包括开幕式、咖啡展、开放市场、咖农培训和能力建设研讨会、好案例展示等。
|
|
图1 2024年10月1日巴拿马举办国家咖啡日庆祝活动 |
图2 巴拿马农业部副部长Adolfo Perez、巴拿马咖啡协会会长
Ivan Moreno Melendez和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刘闯研究员在咖啡日展览会上 |
除了咖啡展外,国家咖啡日也为咖农举办了能力建设和好案例交流研讨会。农业部副部长Adolfo Perez先生、巴拿马咖啡协会会长Ivan Moreno Melendez,以及来自全国的80多位咖农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和能力建设培训班。Adolfo Perez副部长、Ivan Moreno Melendez会长与国际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地标生境任务组共同主席、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刘闯研究员、宋献方研究等就地标生境方法与技术支持巴拿马咖啡生产的合作交换了意见。Adolfo Perez副部长指出,咖啡产业在巴拿马有悠久的历史,对巴拿马人民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巴拿马农业部坚决支持联合国粮农组织“一国一品”倡议在巴拿马的实施,并对国际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地标生境任务组和中国科学院对巴拿马咖啡产业链增值的科技支撑与合作表示感谢。
图3 数百名咖农参加了巴拿马在卡皮拉区举办的国家咖啡日展出活动
刘闯和宋献方研究员应邀参加了地标生境技术支撑巴拿马咖啡案例实施技术转让研讨会。在双方前期沟通和会议讨论基础上,巴拿马大学Eduardo Flores Castro校长与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孙福宝所长代表双方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双方同意在国际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地标生境任务组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一国一品”框架下就地标生境在巴拿马的实施开展国际合作。
2024年10月3日,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和巴拿马大学的国际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地标生境任务组的专家访问了粮农组织巴拿马办事处,并与巴拿马代表Julia Calderon先生就地标生境技术支持联合国粮农组织巴拿马咖啡案例的有关事宜举行了会谈。
经巴拿马农业部国家咖啡协会推荐,巴拿马咖啡地标生境案例选择2个点,其一是位于巴拿马中部的咖啡主产区卡皮拉区(Capira)帕纳尔(Panar)咖啡庄园,另一个是位于巴拿马东部的马顿干迪库纳族自治市(Madungandi)印第安土著社区伊佩蒂库纳(Ipeti Kuna)村。
图4 卡皮拉咖啡庄园和伊佩蒂库纳村原住部落地理位置示意图
巴拿马主要咖啡产区是卡皮拉区的帕纳尔咖啡庄园。这个庄园有1,700–1,900户咖啡专业户,平均每户有12公顷咖啡田。平均每公顷年产咖啡豆680 kg(1,500磅),平均每户每年生产8吨以上(18,000磅)的咖啡豆。伊佩蒂库纳村位于巴拿马东部的马顿干迪库纳族自治市,这里是印第安土著部落居住地。该村有250户咖啡农户,咖啡是该部落重要的收入来源。部落酋长Ruben Jimene先生介绍说,该部落每年生产4,000袋新鲜咖啡豆,每袋新鲜咖啡豆100磅,每3袋新鲜咖啡豆出1袋咖啡豆产品,每袋咖啡豆产品市场售价大约 135美元。该村来自咖啡的收益为每户年收入700美元左右。
“2024中国进口咖啡行业报告”[1]指出:1995年,中国进口咖啡量为65,200吨,总额为658万美元,到2023年,进口量增长到196,700吨,进口额增加到11.06亿美元,不到30年间,增长了168倍。很显然,巴拿马咖啡出口至中国有一定的机会。可以预料,巴拿马咖啡热带雨林地标生境案例的研发将有助于巴拿马咖啡在中国和世界各国市场的开拓。